从狮城求学到归国奉献
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求学经历,成为施乾平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谈及这段时光,他记忆尤深的是学校倡导的“无墙文化”,以及提出“思想任驰骋、生活显姿彩”的口号,这种开拓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,塑造了他勇于创新、善于宏观思考的商业视野。
归国后,施乾平于1999年创办金恒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,经过多年发展,公司生产的打印机目前已经销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7年,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春风,施乾平在济南、烟台分别投资建设了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和德迈国际双创产业园。他决心用自己创业的经验,帮助更多海归创业者少走弯路,助力新兴企业加速成长。此外,他还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、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华北校友会会长,将所学融入实践,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力的企业家代表。
“我一直对欧美同学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”施乾平积极参加欧美同学会组织的学习座谈、专题调研、文化交流等活动,从202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,到2024年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论坛,他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活力和独特作用的有效发挥。在他看来,欧美同学会110年的历史底蕴与家国情怀,是吸引海归人才的核心魅力。
“欧美同学会不仅是推动会员沟通交流、促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,也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贡献的重要力量。”施乾平说。
作为一名留学归国人员,施乾平始终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紧贴“民之关切”,积极建言献策。自202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,他更加积极地围绕科技创新奔走呼吁——履职以来,他提出多件提案,建议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、营造科研创新良好环境、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举措,强化对民营企业科研创新的精准支持,建立完善良好的科研创新制度等。其中,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已于今年5月20日正式施行,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、规范化的新阶段,各项条款直面痛点,以法治手段保障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公平待遇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社会责任则是他另一重鲜明标签。从2020年疫情初期带领旗下企业暂停主营业务转产口罩机、捐赠3000万元物资,到近年为甘肃、西藏地震灾区慷慨解囊,累计捐款近1亿元,他的行动诠释了“企业家不仅创造利润,更应回馈社会”的理念,彰显了海归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。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、致公党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,正是对他多维贡献的认可。